圖一、邱彬製,全手工供春壺,是版主的收藏。
圖八、邱彬製,手工樹樁壺,是奇摩雅虎網家的拍賣物件。
段泥原礦,稱為老團泥,老團泥是本山綠泥與紫泥自然形成的共生礦土,本山綠泥與紫泥這兩者都是紫砂的原礦,泥性質相同,段泥原礦較為稀貴。段泥產於江蘇省宜興黄龍山,原礦外觀近白色,夾深綠斑點;除可當泥胚製陶外,亦可磨篩成細顆粒,作為調砂效果之用;燒成後呈次鵝黃色,略含極少數紅色斑點。另一段泥之原礦本山綠泥,產地亦為黄龍山,原礦呈綠灰色,是紫砂泥中夾層中的夾脂,燒成後呈米黄色調。黃金段泥屬於段泥系列的一種,是段泥礦經過風化的一層,色澤分明,透氣性良好,是段泥中的極品,存量稀少。青段是段泥系列的一種,是礦土經過高溫燒製之後,呈現出青灰色而得名。青段的溫域範圍廣,青段高溫燒製,外觀會顯現出梨皮狀細紋,胎質有色澤,色澤漂亮吸晴
邱彬,不是宜興製壺科班出身,但他的壺作皆取法自然,隨性而作。邱彬以大學所習美術專業,考量壺的實用性、藝術性與觀賞性,試著去找回最原始陶與火的藝術,用全手工捏製成壺,壺在點、線、面、過度轉折之處都有所交待,形、神、氣、韻俱佳,全手工捏製的紫砂壺,透氣性會略優於傳統手法製作的紫砂壺;邱彬的作品非常有文藝範,沒有宜興製壺科班出身的那種死板匠氣,深得兩岸紫砂愛好者的喜愛和珍藏。以紫砂壺的侘寂美學而言,每只手工壺都是獨一無二的孤品。
供春壺是明代正德、嘉靖年間,學使吳頤山的侍童(龔供春)依照宜興湖汶山區金沙寺旁大銀杏樹的樹癭形狀製作的樹癭壺,後人稱它為供春壺,並將製壺者龔供春納為紫砂壺藝的創始者。供春壺為邱彬老師全手工所捏製,造型類似樹癭,取瓜蒂為蓋,壺身穀縐滿身、紋理繚繞,形如老樹疙瘩,癭瘤滿佈,以枝梗作柄,把為倒樹權形,流為壺的特色風格,單口呈圓形,整器質樸古拙,握把舒適,出水流暢,自然生動,十分別致,韻味十足,壺在點、線、面、及過度轉折之處都有所交待,形、神、氣、韻俱佳,壺容量: 160cc ,為品茗觀賞收藏之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