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闐青花墨玉-平安扣吊墜〔寬3.2∕厚0.4厘米〕-備註:揚州雕工-重量:10g-A.JPG

和闐青花墨玉,平安扣吊墜,寬3.2 /厚0.4厘米,精選揚州名家雕工,重量:10g,為觀賞收藏之珍品。

和闐青花墨玉-平安扣吊墜〔寬3.2∕厚0.4厘米〕-備註:揚州雕工-重量:10g-C.JPG

和闐青花墨玉-平安扣吊墜〔寬3.2∕厚0.4厘米〕-備註:揚州雕工-重量:10g-D.JPG

和闐青花墨玉-平安扣吊墜〔寬3.2∕厚0.4厘米〕-備註:揚州雕工-重量:10g-E.JPG


curio16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鈞窯一族 (2).JPG

俗云:家財萬貫,不如鈞瓷一片。鈞窯、汝窯、定窯、官窯、哥窯,被稱為中國宋代的五大名窯。鈞窯拓寬粗足牆,土脈細,釉質深厚透活,釉彩帶兔絲紋,釉面晶瑩玉潤,富明快的流動感;入窯一色,出窯萬彩。鈞瓷名貴之處,在於它獨特的窯變釉色,而釉色的燒成又是出於自然,所以每件鈞瓷的釉色,基本上都是獨一無二的孤品。

1-鈞窯一族 (24).JPG

1-鈞窯一族 (7).JPG

1-鈞窯一族 (12).JPG

1-鈞窯一族 (18).JPG

鈞瓷窯變釉雙立耳三足爐〔高20.7∕寬17.5厘米〕-年代:清(參考)-重量:1600g-35C.jpg


curio16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和闐玉-玉璧〔寬5.9∕厚0.6厘米〕-重量:49g-A.JPG

和闐玉,玉璧,寬5.9∕厚0.6厘米,重量:49g,為觀賞收藏之珍品。

和闐玉-玉璧〔寬5.9∕厚0.6厘米〕-重量:49g-C.JPG

和闐玉-玉璧〔寬5.9∕厚0.6厘米〕-重量:49g-F.JPG

和闐玉-玉璧〔寬5.9∕厚0.6厘米〕-重量:49g-G.JPG


curio16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手壺〔寬19.4∕高 7.9厘米〕-製壺:張群(蔣蓉嫡傳)-泥料:原礦青灰泥-容量:380cc-重量:345g-.JPG

青灰泥,就是指青灰紫泥,因其燒製後呈現出青灰色,故被稱之為青灰紫泥。原礦青灰泥的外觀是灰紫褐色,塊狀結構,礦料致密,上有紋理狀、豆斑狀,礦內含有少量微細的白色雲母小碎片,質地比較堅硬,可塑性良好、收缩率小為其優點。

張群,張建倫(蔣蓉外甥)之女,蔣蓉第二代傳人。張群,一九八三年生於宜興蔣氏陶藝世家,2021.1209獲評審通過為中國國家級工藝美術師。張群自幼受中國國家級高級工藝美術師父親張建倫的薰陶,後來經姨婆蔣蓉大師的指點,造壺技藝既有紮實的傳統功底又能在前人的基礎上推陳出新,在實踐中融合了光花貨的特點,近年來以傳統紫砂技藝在創製壺作,逐漸形成氣韻清靈,形意飄逸的壺藝風格,張群用陶土和線條注下至真,至善,至美的時代精神和理想世界,作品深受兩岸收藏家的喜愛和珍藏。

佛手在舊時,象徵多子多福,佛手瓜壺是清末典型的樣式;佛手壺,以佛手瓜為壺身,紋理筋絡歷歷在目,瓜蒂與葉片巧妙連接,而壺注藏于瓜頭之間,似根手指,含蓄自然,巧奪天工,蓋與鈕為一片葉片與小佛手,構思獨特,以枝幹作壺把,彎轉的把梢處向壺身伸出嫩葉與壺蓋相映成趣,壺身疏密有致地散布著一些凹點,壺取材自然,造型栩栩如生並兼具意象及形象,壺在點、線、面、過度轉折之處都有所交待,形、神、氣、韻俱佳,容量: 380cc ,為品茗觀賞收藏之珍品。

佛手壺〔寬19.4∕高 7.9厘米〕,製壺:張群(蔣蓉嫡傳),備註:2021年青灰泥作品,容量380cc,重量:345g-15B.JPG

佛手壺〔寬19.4∕高 7.9厘米〕,製壺:張群(蔣蓉嫡傳),備註:2021年青灰泥作品,容量380cc,重量:345g-15C.JPG

佛手壺〔寬19.4∕高 7.9厘米〕,製壺:張群(蔣蓉嫡傳),備註:2021年青灰泥作品,容量380cc,重量:345g-15D.JPG

佛手壺〔寬19.4∕高 7.9厘米〕,製壺:張群(蔣蓉嫡傳),備註:2021年青灰泥作品,容量380cc,重量:345g-15E.JPG

佛手壺〔寬19.4∕高 7.9厘米〕,製壺:張群(蔣蓉嫡傳),備註:2021年青灰泥作品,容量380cc,重量:345g-15F.JPG

curio16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青蛙荷葉壺〔寬14.5∕高 6.6厘米〕,製壺:張群(蔣蓉嫡傳),備註:2021年原礦紫泥作品,容量:170cc,重量:170g-15A.JPG

紫泥,為常見的典型紫砂泥,是從宜興黃龍山的礦脈開挖出來的紫砂原礦提煉而成,礦脈裡鐵質成份較高泥料內所含的顆粒較大、結構疏鬆、器身明顯成雙氣孔結構,空氣對流順暢、氣孔對流較好。紫泥,主要的成分為水雲母、含有不等量的高岭石、石英、雲母削及鐵質等,紫砂泥屬於粒土---石英雲母系,可塑性強,泥胚韌性高,乾燥收縮率小,溫良親和。好的紫泥已經非常的少了,反而是差的比較多,紫泥顏色呈現紫棕色者,藏家們慣稱:「黑紫泥」。〉紫泥小壺可沖泡烏龍茶,大壺則適合沖泡任何茶葉。

張群,張建倫(蔣蓉外甥)之女,蔣蓉第二代傳人。張群,一九八三年生於宜興蔣氏陶藝世家,2021.1209獲評審通過為中國國家級工藝美術師。張群自幼受中國國家級高級工藝美術師父親張建倫的薰陶,後來經姨婆蔣蓉大師的指點,造壺技藝既有紮實的傳統功底又能在前人的基礎上推陳出新,在實踐中融合了光花貨的特點,近年來以傳統紫砂技藝在創製壺作,逐漸形成氣韻清靈,形意飄逸的壺藝風格,張群用陶土和線條注下至真,至善,至美的時代精神和理想世界,作品深受兩岸收藏家的喜愛和珍藏。

青蛙荷葉壺,為張群的手工作品,壺以二片鮮活的荷葉相吻合作為壺體,一片捲曲的嫩葉為壺流,以圓形的小荷葉作壺蓋,蓋上塑一只昂首而坐的小青蛙為壺鈕,青蛙維妙維肖,兩只鼓鼓稚氣的眼睛,彷彿閃爍著童真的情趣,壺把仿蓮莖造型,外塑顆粒,底部三足以三枚螺螄為之,細部刻劃到位,造型線條渾然一體,壺構思巧妙脫俗,充滿田園之趣,令人讚嘆,壺在點、線、面、過度轉折之處都有所交待,形、神、氣、韻俱佳,壺容量: 170cc ,為品茗觀賞收藏之珍品。

青蛙荷葉壺〔寬14.5∕高 6.6厘米〕,製壺:張群(蔣蓉嫡傳),備註:2021年原礦紫泥作品,容量:170cc,重量:170g-15B.JPG

青蛙荷葉壺〔高6.6∕寬14.5厘米〕-製壺:張群(蔣蓉嫡傳)-備註:原礦紫泥-容量:170cc-重量:170g-15E.JPG

青蛙荷葉壺〔高6.6∕寬14.5厘米〕-製壺:張群(蔣蓉嫡傳)-備註:原礦紫泥-容量:170cc-重量:170g-15F.JPG

青蛙荷葉壺〔高6.6∕寬14.5厘米〕-製壺:張群(蔣蓉嫡傳)-備註:原礦紫泥-容量:170cc-重量:170g-15G.JPG

青蛙荷葉壺〔寬14.5∕高 6.6厘米〕,製壺:張群(蔣蓉嫡傳),備註:2021年原礦紫泥作品,容量:170cc,重量:170g-15H.jpg

curio16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樹樁金蟾壺〔高9.1∕寬16.5厘米〕-備註:黃金段泥全手工作品-製壺:蔣美珍-容量:410cc-重量:418g-15A.jpg

圖一、蔣美珍製,樹樁金蟾壺,是版主的收藏。

圖七、蔣美珍製,樹樁金蟾壺是阿里拍賣網家的拍賣物件。

段泥原礦,稱為老團泥,老團泥是本山綠泥與紫泥自然形成的共生礦土,本山綠泥與紫泥這兩者都是紫砂的原礦,泥性質相同,段泥原礦較為稀貴。段泥產於江蘇省宜興黄龍山,原礦外觀近白色,夾深綠斑點;除可當泥胚製陶外,亦可磨篩成細顆粒,作為調砂效果之用;燒成後呈次鵝黃色,略含極少數紅色斑點。另一段泥之原礦本山綠泥,產地亦為黄龍山,原礦呈綠灰色,是紫砂泥中夾層中的夾脂,燒成後呈米黄色調。黃金段泥屬於段泥系列的一種,是段泥礦經過風化的一層,色澤分明,透氣性良好,是段泥中的極品,存量稀少。青段是段泥系列的一種,是礦土經過高溫燒製之後,呈現出青灰色而得名。青段的溫域範圍廣,青段高溫燒製,外觀會顯現出梨皮狀細紋,胎質有色澤,色澤漂亮吸晴。

蔣美珍,一九六七年生,江南大學美術學系畢業,2018.1206獲評審通過為中國國家級工藝美術師。蔣美珍,一九八四年考入宜興紫砂工藝二廠開始學藝,受過多位名師之指導並承續祖輩對紫砂特殊的興趣與悟性,擅長製作花器和象形壺,壺作以自然為創作題材,從自然界的具體形象中提煉出高於自然的典型藝術,繼承傳統,勇於創新,壺作有她自己獨特的風格,作品多次在各類評比中獲獎並獲博物館收藏,蔣美珍老師的作品以優美的造型和良好的視覺感受獨立於世,深受國內外收藏家的青睞。

樹樁金蟾壺以石榴樁為壺身,肌理、紋路、年輪處理精妙,上緣巧塑石榴花葉,嵌入式壺與壺體融為一體,以石榴果實作壺鈕,以憨態可掬的樹蛙作壺柄,形象生動,呼之欲出,壺嘴為樹枝幹塑就,線條流暢,整體採用提煉取捨的手法,突顯出自然形態中的美學價值的部份,通體觀之,整器的力感與生機勃勃,田園之風,花器之美,令人讚嘆,壺在點線、面、過度轉折之處都有所交待,形、神、氣、韻俱佳,壺容量: 410cc ,為品茗觀賞收藏之珍品。

樹樁金蟾壺〔高9.1∕寬16.5厘米〕-備註:黃金段泥全手工作品-製壺:蔣美珍-容量:410cc-重量:418g-15D.jpg

樹樁金蟾壺〔高9.1∕寬16.5厘米〕-備註:黃金段泥全手工作品-製壺:蔣美珍-容量:410cc-重量:418g-15E.jpg

樹樁金蟾壺〔高9.1∕寬16.5厘米〕-備註:黃金段泥全手工作品-製壺:蔣美珍-容量:410cc-重量:418g-15F.jpg

curio16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青蛙蓮子壺〔寬17.3∕高 9.5厘米〕,製壺:張群(蔣蓉嫡傳),備註:2021年原礦紫泥作品,容量:330cc,重量:336g-30A.JPG

紫泥,為常見的典型紫砂泥,是從宜興黃龍山的礦脈開挖出來的紫砂原礦提煉而成,礦脈裡鐵質成份較高泥料內所含的顆粒較大、結構疏鬆、器身明顯成雙氣孔結構,空氣對流順暢、氣孔對流較好。紫泥,主要的成分為水雲母、含有不等量的高岭石、石英、雲母削及鐵質等,紫砂泥屬於粒土---石英雲母系,可塑性強,泥胚韌性高,乾燥收縮率小,溫良親和。好的紫泥已經非常的少了,反而是差的比較多,紫泥顏色呈現紫棕色者,藏家們慣稱:「黑紫泥」。〉紫泥小壺可沖泡烏龍茶,大壺則適合沖泡任何茶葉。

張群,張建倫(蔣蓉外甥)之女,蔣蓉第二代傳人。張群,一九八三年生於宜興蔣氏陶藝世家,2021.1209獲評審通過為中國國家級工藝美術師。張群自幼受中國國家級高級工藝美術師父親張建倫的薰陶,後來經姨婆蔣蓉大師的指點,造壺技藝既有紮實的傳統功底又能在前人的基礎上推陳出新,在實踐中融合了光花貨的特點,近年來以傳統紫砂技藝在創製壺作,逐漸形成氣韻清靈,形意飄逸的壺藝風格,張群用陶土和線條注下至真,至善,至美的時代精神和理想世界,作品深受兩岸收藏家的喜愛和珍藏。

青蛙蓮子壺以紫泥塑形寫真,壺整體好似一個碩大的荷花苞壘,似放似收,片片的荷葉圍繞圈成壺身,線條柔美,以一片捲曲的嫩葉作壺嘴,荷枝作壺把,流、把、壺嘴粗大,似蓮花盤纏根,壺蓋為蓮台造型,其中蓮子累累,顆粒分明,塑一只栩栩如生小巧可人的青蛙為壺鈕,如在鳴叫,逸趣橫生,底部貼菱角,荸薺,蓮藕作為三足,將花貨的形、色、工,巧妙配合,把壺的趣味表現超精緻,造型大氣,做工細緻,頗富蔣家班的風格,壺在點、線、面、過度轉折之處都有所交待,形、神、氣、韻俱佳,壺容量: 330cc ,為品茗觀賞收藏之珍品。

青蛙蓮子壺〔寬17.3∕高 9.5厘米〕,製壺:張群(蔣蓉嫡傳),備註:2021年原礦紫泥作品,容量:330cc,重量:336g-30B.JPG

青蛙蓮子壺〔高9.5∕寬17.3厘米〕-製壺:張群(蔣蓉嫡傳)-備註:原礦紫泥-容量:330cc-重量:336g-30E.JPG

青蛙蓮子壺〔高9.5∕寬17.3厘米〕-製壺:張群(蔣蓉嫡傳)-備註:原礦紫泥-容量:330cc-重量:336g-30F.JPG

青蛙蓮子壺〔高9.5∕寬17.3厘米〕-製壺:張群(蔣蓉嫡傳)-備註:原礦紫泥-容量:330cc-重量:336g-30G.JPG

青蛙蓮子壺〔寬17.3∕高 9.5厘米〕,製壺:張群(蔣蓉嫡傳),備註:2021年原礦紫泥作品,容量:330cc,重量:336g-30F.JPG

curio16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荸薺壺〔寬15.4∕高 8.2厘米〕,備註:2019年原礦紅泥純手工致製作,製壺:韓賽燕,容量:340cc,重量:226g-23.5A.jpg

紅泥原礦堅硬似石,呈澹草綠色調,紅泥質地密度大,質堅細膩,窯溫略低,適合製作小件茗器,可愛靈動,深得世人喜愛;紅泥礦氧化鐵含量較高,優者光潔明亮,橙中略見紅光,劣者雜亂陰霾,俗不可耐;趙莊小紅泥位於嫩泥礦層底部,甚稀,適合沖泡紅茶、普洱茶。

韓賽燕,一九八五年出生於江蘇陶都蜀麓,2021.1210獲無錫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評審通過為鄉村振興技藝師,2023.1215經無錫市工藝美術專業中級專業技術資格評審委員會評審通過為中國國家級工藝美術師。韓賽燕,自幼耳濡目染紫砂陶藝,跟隨母親和姑媽學習紫砂壺製作的有關技巧,二零零七年,江南大學畢業後,在台企陶瓷公司負責產品開發設計,期間接觸及獲取許多國内外陶瓷作品的精髓;二零零九年專心投入紫砂壺製作,師從工藝美術師沈秋偉,二零一七年再拜中國紫砂藝術大師、象形花器的傳人高建芳為師,在傳統器上結合花器製作,錦上添花、型處於思、技出於精。

荸薺壺,係運用象形取意手法,將巧色工藝與藝術相互的結合,在荸薺的原形基礎上,根據壺的特性加以概括的整合;荸薺壺,壺形扁圓飽滿,壺身、壺嘴、壺把分別用不同的泥色來表現,線條自然,將荸薺細微之處表現得相當的逼真,彰顯簡繁相宜,動靜統一,整體造型優雅,色調自然,形態逼真,生動傳神,壺做工精良,洋溢著田園情趣,壺在點、線、面、過度轉折之處都有所交待,形、神、氣、韻俱佳,此壺為韓賽燕在高建芳大師親手指導之下,以純手工首製的三把荸薺壺之一,壺容量: 340cc ,為品茗觀賞收藏之珍品。

荸薺壺〔寬15.4∕高 8.2厘米〕,備註:2019年原礦紅泥純手工致製作,製壺:韓賽燕,容量:340cc,重量:226g-23.5B.jpg

荸薺壺〔寬15.4∕高 8.2厘米〕,備註:2019年原礦紅泥純手工致製作,製壺:韓賽燕,容量:340cc,重量:226g-23.5C.jpg

荸薺壺〔寬15.4∕高 8.2厘米〕,備註:2019年原礦紅泥純手工致製作,製壺:韓賽燕,容量:340cc,重量:226g-23.5D.jpg

荸薺壺〔寬15.4∕高 8.2厘米〕,備註:純手工作品,製壺:韓賽燕,容量:340cc,重量:226g-23.5E.jpg


curio16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紫砂夾砂銘刻方斗壺〔高 7.2∕寬16.5厘米〕,壺款:請參見1988年〝紫砂春華 當代宜興陶藝〞第 179頁,印鑑:請參見1997年〝當代紫砂群英〞第 151頁,製壺:潘持平,銘刻:毛國強,容量:320cc-重量:398g-.jpg

圖一、潘持平製壺毛國強銘刻紫砂夾砂銘刻方斗壺是版主的收藏。(壺款見:紫砂春華第 179頁)

圖七、潘持平製壺譚泉海銘刻段泥升方壺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2015秋季拍賣會 Lot3031 成交價:RMB161,000。

紫泥,為常見的典型紫砂泥,是從宜興黃龍山的礦脈開挖出來的紫砂原礦提煉而成,礦脈裡鐵質成份較高泥料內所含的顆粒較大、結構疏鬆、器身明顯成雙氣孔結構,空氣對流順暢、氣孔對流較好。紫泥,主要的成分為水雲母、含有不等量的高岭石、石英、雲母削及鐵質等,紫砂泥屬於粒土---石英雲母系,可塑性強,泥胚韌性高,乾燥收縮率小,溫良親和。好的紫泥已經非常的少了,反而是差的比較多,紫泥顏色呈現紫棕色者,藏家們慣稱:「黑紫泥」。〉紫泥小壺可沖泡烏龍茶,大壺則適合沖泡任何茶葉。

潘持平,一九四五年生,江蘇省工藝美術名人, 2005.12.31 獲評審通過為中國國家級研究員級高級工藝美術師。潘持平,一九五八年進入宜興紫砂工藝廠,師從紫砂老藝人陳福淵學習製作花盆,一九六四年開始從事花盆設計,潘持平精於花盆製作及創新,作品工藝精緻,極具個性,深獲海內外愛壺人士及收藏家們的喜好珍藏。一九八一年,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顧景舟開始指導潘持平做壺,一九八二年起至一九八九年,潘持平與顧景舟大師同處一個工作室。潘持平的作品,以方壺的製作最為突出,壺口蓋嚴密,做工一絲不苟,出水流暢,觸握舒適,形象清秀大方,含蓄洗練,於澹泊中見濃烈,平易中求新奇。潘持平,於一九九零年開始養成留壺、留筆記的習慣,個人認為:潘持平在顧景舟大師親自指導之下,沒留壺、沒留筆記所製作出來的壺,那才是最佳的收藏。

升方壺,又名方斗壺,壺身作四棱台形,四方基底,上窄下寬,壺蓋為嵌蓋式,方柱體鈕,方形直流,壺鈕與壺把加入曲線變化與虛實空間對應,立體感強,剛柔並濟,穩重剛強,表現出一個人風骨悠然、剛正不阿、正直利落的性格。紫砂夾砂銘刻方斗壺,係潘持平與顧景舟大師同處一個工作室時,由顧景舟大師親自指導潘持平所製作,壺由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毛國強題詞繪畫,壺在點、線、面、過度轉折之處都有所交待,形、神、氣、韻俱佳,壺容量: 320cc ,為品茗觀賞收藏之珍品,壺款:請參見1988年紫砂春華  當代宜興陶藝第 179頁,印鑑:請參見1997年當代紫砂群英第 151 頁

紫砂夾砂銘刻方斗壺〔高 7.2∕寬16.5厘米〕,壺款:請參見1988年〝紫砂春華 當代宜興陶藝〞第 179頁,印鑑:請參見1997年〝當代紫砂群英〞第 151頁,製壺:潘持平,銘刻:毛國強,容量:320cc-重量:398g-28.6B.jpg

紫砂夾砂銘刻方斗壺〔高 7.2∕寬16.5厘米〕,壺款:請參見1988年〝紫砂春華 當代宜興陶藝〞第 179頁,印鑑:請參見1997年〝當代紫砂群英〞第 151頁,製壺:潘持平,銘刻:毛國強,容量:320cc-重量:398g-28.6C.jpg

紫砂夾砂銘刻方斗壺〔高 7.2∕寬16.5厘米〕,壺款:請參見1988年〝紫砂春華 當代宜興陶藝〞第 179頁,印鑑:請參見1997年〝當代紫砂群英〞第 151頁,製壺:潘持平,銘刻:毛國強,容量:320cc-重量:398g-28.6D.jpg

curio16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井欄壺〔高 9.5∕寬16厘米〕,壺款:請參1991年〝紫壺黛墨 當代中國紫砂書畫壺藝集〞第28頁,製壺:李昌鴻,書畫:魏紫熙,容量:425cc-重量:330g-.jpg

圖一〜圖七、李昌鴻製作,魏紫熙書畫,井欄壺,是版主的收藏,本壺為紫壺黛墨原件作品。

圖八、北京保利2018秋季拍賣會紫泥載道紫砂壺專場LOT 號:1128李昌鴻製作范曾書畫井欄壺成交價:RMB 115,000元。

紫泥,為常見的典型紫砂泥,是從宜興黃龍山的礦脈開挖出來的紫砂原礦提煉而成,礦脈裡鐵質成份較高泥料內所含的顆粒較大、結構疏鬆、器身明顯成雙氣孔結構,空氣對流順暢、氣孔對流較好。紫泥,主要的成分為水雲母、含有不等量的高岭石、石英、雲母削及鐵質等,紫砂泥屬於粒土---石英雲母系,可塑性強,泥胚韌性高,乾燥收縮率小,溫良親和。好的紫泥已經非常的少了,反而是差的比較多,紫泥顏色呈現紫棕色者,藏家們慣稱:「黑紫泥」。〉紫泥小壺可沖泡烏龍茶,大壺則適合沖泡任何茶葉。

井欄壺,為仿水井石欄圈的形式所製,周身由弧線所構成,線條圓融有力,壺身圓中似方,沉穩而不凝滯,嵌式蓋深入壺底與平肩處於同一平面上,圓柱壺鈕與身同、上呼下應,壺嘴雖為彎流,但微呈直錐狀與中心略為下沉的環形壺把前後呼應,造型簡約,風格高尚。

李昌鴻,一九三七年出生,現職中國陶瓷藝術大師、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一九五五年進入宜興紫砂工藝廠,師從壺藝泰斗、已故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顧景舟。李昌鴻大師,功底紮實、知識面寬、施藝日新,運用點、線、面組合變化的知識和法則,邁開對紫砂傳統造型研究和創新的步子,構思深邃、製藝嚴謹、裝飾手法新穎、格調風貌多樣,作品深獲海內外愛壺者及藏家的喜愛與珍藏。一九九三年,李昌鴻大師離開宜興紫砂工藝廠,自己創辦宜興鴻成陶藝公司,二零零四年經營宜興昌華陶藝公司迄今。

井欄壺,為李昌鴻老師一九八九年任職江蘇宜興紫砂工藝廠副廠長、總工藝美術師期間、應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顧景舟之邀而作,壺由江蘇省國畫院畫家魏紫熙題詞繪畫;壺身一面銘刻:「虛懷若谷」以及落款:「紫熙書」;另一面刻繪:「明月松間照」以及落款:「己巳年紫熙」;壺在點、線、面、過度轉折之處都有所交待,形、神、氣、韻俱佳,壺容量: 425cc ,為品茗觀賞收藏之珍品。

井欄壺〔高 9.5∕寬16厘米〕,壺款:請參1991年〝紫壺黛墨 當代中國紫砂書畫壺藝集〞第28頁,製壺:李昌鴻,書畫:魏紫熙,容量:425cc-重量:330g-35B.jpg

井欄壺〔高 9.5∕寬16厘米〕,壺款:請參1991年〝紫壺黛墨 當代中國紫砂書畫壺藝集〞第28頁,製壺:李昌鴻,書畫:魏紫熙,容量:425cc-重量:330g-35C.jpg

curio16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